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十二日,都察院御史胡元照向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呈递了一份言辞犀利的弹劾奏章。奏章中详细指控湘军名将席宝田聚敛了价值逾百万两白银的巨额家产,建议朝廷立即立案彻查并予以重惩。依照大清官场沿袭已久的潜规则,凡是被科道言官弹劾的大臣,轻则贬官降职,重则抄家问斩。此刻,这位战功赫赫的湘军将领可谓命悬一线,不仅可能被革除官职、查抄家产可靠的股票配资平台,甚至连性命都岌岌可危。消息传开后,在京任职的湖南籍官员们都在私下里为这位同乡捏了一把冷汗。
席宝田在晚清官场可谓声名远播,被时人冠以湘军首富的称号。他在湖南东安县兴建的宅邸极尽奢华,仅营造费用就耗费了三十余万两雪花银。胡元照在奏折中指控其家产超过百万两,这个数字绝非空穴来风。这位传奇将领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生于道光九年(1829年),出身于东安县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便立志通过科举入仕,十八岁那年顺利通过院试,成为了一名秀才。
平心而论,席宝田确实颇具读书天赋。在县学就读期间,他勤奋好学,因成绩优异被选为廪生——这是秀才中的佼佼者才能获得的殊荣。自道光末年始,他进入著名的岳麓书院潜心攻读,准备参加乡试。当时师长同窗都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极有可能金榜题名,最终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巅峰。
展开剩余76%然而历史的洪流突然改变了他人生的航向。咸丰初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湖南成为战事最激烈的地区之一。面对国难,这位书生毅然投笔从戎,响应朝廷号召,在家乡东安组织团练武装。短短数年间,他率领的民团屡次击退太平军进攻,战功显赫,引起了曾国藩、刘长佑等湘军统帅的注意。咸丰六年(1856年),他正式加入湘军,成为刘长佑麾下的一员骁将。
虽然资历尚浅,但席宝田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很快在湘军中崭露头角。咸丰九年(1859年),他先后在广西永州、湖南宝庆等地与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展开激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次年,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委派下,他组建了精毅营,这支劲旅迅速成长为湘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从咸丰末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的整个过程中,席宝田转战数省,多次大败石达开部,并生擒洪仁玕、洪天贵福等太平军首领。凭借这些战功,他的官职一路升至道员,获赏布政使衔。虽然湘军名将如云,但在曾国藩重文轻武的用人原则下,像席宝田这样既有军功又有秀才功名的将领尤为难得。因此他深得曾国藩器重,仕途一帆风顺。太平天国平定后,他又率军镇压贵州苗民起义,达到了个人军事生涯的巅峰。不过客观而言,在湘军体系中他仍属第二梯队,与江忠源、曾国荃、鲍超等顶级将领相比尚有差距。
湘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攻下一城,必纵兵抢掠三日,所得财物尽归攻城将领所有。天京陷落时,湘军将领们将掳获的珍宝源源不断运回湖南,据说当时长江上的运输船只首尾相连长达数十里。席宝田虽只是中级将领,但积累的财富可敌国。更令人称奇的是,据史料记载,作为攻克天京头号功臣的曾国荃,其家产竟远不及席宝田。
曾国藩为消除朝廷猜忌,曾安排其弟曾国荃称病归乡。数年后复出时,曾国荃的经济状况已大不如前,可见其在天京并未攫取太多财富。由此推断,席宝田的百万家财绝非仅靠军功所得,更多源自其精明的商业头脑。
出身贫寒的席宝田深谙生财之道。他用从军获得的第一桶金,在洞庭湖周边大量购置良田山林,到同治五年(1866年)时已拥有数万亩土地。同时,他在长沙、武昌、衡阳等城市广设当铺、购置房产,由族人负责经营,获利颇丰。当时长沙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五里一庄房,十里一当铺,生动描绘了席氏家族的富庶景象。
作为官场中人,席宝田深谙财不露的道理。他慷慨解囊兴办慈善,先后捐资创建萍洲书院和诂经书院,并向义庄捐赠良田数千亩。这些善举为他赢得了急公好义的美誉,使得同僚们对他普遍抱有好感,无人敢轻易弹劾。
胡元照于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进士,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光绪六年(1880年)出任御史后,便想通过弹劾大臣来博取名声。他并非不知深浅,深知湘军势力盘根错节,不敢轻易招惹那些位高权重者,而席宝田这样地位适中的官员正合适作为目标。因此他才选择上奏弹劾。
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慈禧太后早已知晓席宝田的种种善举,对胡元照的指控嗤之以鼻。太后厉声质问胡元照,要他拿出席宝田贪污受贿、克扣军饷的确凿证据。言官弹劾往往只是捕风捉影,面对太后的诘问,胡元照顿时语塞。慈禧不悦地反诘道:席宝田碍着你什么了?他家的每一两银子来路都明明白白。莫说百万,就是千万家产又有何妨?
这场闹剧最终以胡元照灰头土脸地退朝收场。自此之后,京城再无人敢弹劾席宝田。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席宝田病逝可靠的股票配资平台,慈禧太后下旨追赠其为光禄大夫、头品顶戴,赏赐花翎、黄马褂,世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追封太子少保,极尽哀荣。
发布于:天津市尊富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